雲南自清朝道光年間(約1840年)就開始製作白茶,因其外形條索碩長壯實,白毫特顯,並具有橄欖清香的特點,被選為貢品進貢朝廷。至今已有近200年之久。
而更早的雲南白茶雛形,甚至可以從上千年前,古濮人對茶葉起源的馴化飲用開始。
大約從2010年起,雲南茶因其醇厚獨特的滋味被市場認知,此後熱度便一直居高不下。但大家對雲南茶的印象僅止步於普洱茶和紅茶,對於曾被奉為貢茶的“雲南白茶”則逐漸淡忘。
近兩年,雲南白茶在市場上重新興起,它所潛含的品藏價值不可估量,獨特的魅力引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雲南白茶。

雲- 1、樹種:雲南大葉種古樹 -
雲南大葉種古樹多生長于1200米到3000米的立體海拔,緯度低,日照時間長,完全在自然野放的原始環境中生長。
選用雲南大葉種古樹茶為原料製作的雲南白茶,因其樹根深入土壤,根部能夠更多的吸收地下礦物質和營養物質,呈現出內含物質高,山野氣息濃郁,茶葉的香韻豐富的特徵。
製成的白茶,茶味,藥性,後期陳化潛力都更大。
2、選料:芽葉相合,均衡配比 -
雲南白茶的芽茶、葉茶都有不同的滋味特點。
雲南古樹茶很少選擇純芽入料,主要是因為茶芽的質嫩,缺少古樹的醇厚滋味,長時間存放香氣茶氣都大幅減弱。加上大葉種古樹茶本就很珍貴,芽葉都不可多得,所以雲南白茶,選材更講究“芽葉相合”。
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體現古樹的內涵,口感全面、平衡,品味起來香韻豐富,經過時間的轉化滋味更加甜滑而飽滿。這大概是屬於雲南大葉種茶的平衡美學。
3、口感:滋味豐富醇厚 -
製作雲南白茶採用的是最古老的制茶工藝——不揉不撚,不經殺青,只有萎凋和乾燥兩大工藝,保留茶葉原初的生命形態和原滋原味的天然口感。
雲南大葉種古樹,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均高於其他地域茶樹,內含物質極為豐富。製成白茶,呈現出了與其他地域截然不同,甜而醇厚的滋味。
南白茶=月光白? -
說到雲南白茶,很多人都會想到“月光白”。其實“月光白”只是雲南白茶中的一種。
六大茶類的劃分,主要在於“工藝”。白茶的工藝最簡單,只需萎凋、乾燥即可。雲南很多地域和品種的茶樹原料都可以做白茶,我們把用這種工藝製作的白茶稱為“雲南白茶”。
月光白,專指選用雲南景穀大白茶樹種的茶葉為原料,通過陰乾萎凋工藝製作的白茶,屬於雲南白茶。

4、營養:亦茶亦藥,茶之瑰寶 -
雲南白茶工藝簡單天然,屬輕發酵茶品,豐富的營養物質得到完整的保留,使茶品不單滋味可口還更具藥用價值:可以解酒醒酒、清熱潤肺、平肝益血、消炎解毒、降壓減脂、消除疲勞等保健養生功效。
白茶素有“一年茶,三年藥,七年寶”的美譽,隨著時間的增長,雲南白茶多樣的內含物質得到轉化,它的藥用效果更加明顯。
5、性價比:經煮耐泡,轉化空間大 -
我們通常從這四個方面來判斷一款茶品的性價比:
1、單泡茶葉的價格/耐泡次數;
2、後期轉化的價值空間有多大;
3、茶葉的品牌及產地附加值;
4、原料的稀缺程度。
雲南白茶選用大葉種古樹為原料,古樹原料本就是難得且有限的,同時大葉種古樹由於葉厚芽肥,具有經煮耐泡的特點。而且古樹的內含物質豐富,相比中、小葉種有更大的轉化潛力。
綜合這些特點,不管作為口糧茶還是收藏茶,雲南白茶都體現出了高性價比。
6、收藏價值:藥用價值及其市場獨特性 -
與普洱茶一樣,雲南白茶活性良好,經得起歲月的錘煉。隨著時間的陳放,茶葉中的茶多酚、氨基酸發生轉化,轉變得越來越醇厚,茶性也變將轉變溫和,保健之功效顯著。

隨著福建白茶的走紅,品種單一、價格混亂、老茶稀缺的問題也隨之出現。而採用成熟工藝製作的雲南古樹白茶,其原料的稀缺,特殊的口感,以及豐富飽滿的內含物質,造就了其市場獨特性。
相信在雲南談到茶,普洱在茶客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但偏偏有這樣一款茶,以雲南大葉種茶菁為原料,卻用更簡單的方式,完成了口感與香氣的蛻變,為茶客帶來了一股別樣的韻味和欣喜的期待,這便是雲南白茶的魅力所在吧......
雲南白茶就像一位質樸的智者,謙遜卻充滿智慧,接觸細品慢慢被吸引......就像雲南白茶本身,經得住時間的考驗,歷久彌香。